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EMC易倍体育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路甬祥视察广州能源所

文章来源:广州能源所  |  发布时间:2009-12-21  |  【打印】 【关闭

  
12月1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EMC易倍体育院长路甬祥到广州能源所视察,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郑红,EMC易倍体育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邓麦村,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广州分院院长陈勇,规划战略局局长潘教峰,以及中科院办公厅、院地合作局、高技术局等有关同志陪同。
   路甬祥一行参观了广州能源所太阳能镀膜材料实验室、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与综合应用实验室、冰蓄冷节能实验室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部分科研成果展,听取了科研人员针对能源科技的攻关和创新成果的介绍,并与科研人员进行了亲切交谈,详细询问了科研进展和相关技术细节,仔细观看了成果演示。随后,听取了研究所近年来能源战略研究和节能减排工作汇报。最后,吴创之所长围绕广州能源所三期创新工作的开展情况、发展目标、科研方向以及“十二五”期间工作思路等方面,对研究所工作进行了详细汇报。
  在参观实验室和听取了工作汇报之后,路甬祥作了重要讲话。他首先从以下几个方面肯定了能源所近几年来的工作成绩。第一,能源所加强了能源战略的研究。在分析能源科技发展整体态势和国家各区域能源需求特点的基础上,形成了能源所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个判断更有科学的依据;第二,研究所的结构布局、人才引进、创新团队的培养方面取得了好的进展。人才引进的质量,尤其是在青年人才的引进数量增加方面,成绩很显著;第三,作为技术工程类的研究所,能源所始终坚持了面向国家的战略需求,面向领域的科技前沿,始终坚持以做出为社会所接受、为企业工程所使用的成果为宗旨;第四,能源所的国际合作规模和院地合作的效果非常好,是广州分院院地合作方面很重要的力量。他尤其指出,能源所目前部署的几个方向,天然气水合物应用基础研究、深层的地热开发、太阳能开发、节能减排、生物质能研究方向,都非常好。路甬祥高度评价和赞赏了以吴创之为所长的领导班子所作出的努力。随后,他围绕能源科技发展的三个方面谈了自己对能源所今后发展的一些想法。
  第一、当前是科技能源产业发展的大好机遇,未来50年是化石能源时代向可持续能源转变的关键时期,也是我们国家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实现转变的关键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而这些都离不开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今后无论在国家还是企业层面对能源产业转型的投入都会大幅增加。他希望能源所以及从事能源科技工作的同志要充分认识能源科技和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利用当前的良好形势,抓住机遇,努力把能源所的发展提到一个更高的位置,不光是在中国,而且要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东南亚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中心。
  第二、能源科技是应用科技,要坚持需求导向,离开需求导向,能源科技的发展就会失去方向,抓不住关键和主流。同时能源科技又是一个跨学科交叉性的研究领域,没有单纯的一个学科可以解决能源问题。能源所应该继续依托能源战略研究,进一步梳理出每一阶段的需求导向、学科基础和技术基础。以需求为径,以学科或者技术为纬,形成能源所每一阶段的应用战略目标、长期起作用的基础学科和前沿技术优势,始终发挥引领市场的作用。
  第三、能源科技的社会性和工程性都很强,能源所要进一步研究国家区域能源的需求特征,提炼关键学科问题和核心技术,攻克核心技术问题,作出对国家能源战略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工作有重要意义的成果。未来能源所的主要贡献应该是一方面在技术和工程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另一方面是要作出对国家能源政策、能源战略规划和能源管理有益的建议和意见。能源科技不单是技术,技术是基础,但是技术要得到推广和应用,需要有战略、政策和法律。但是不能只要战略研究,也要强调战略的组织和实施。他说,研究所不仅要吸引和培养具有战略思想的优秀领军人才,但也要注意工程制造和开发方面的人才培养。要给优秀人才一个事业平台,让他们潜下心来工作,同时要加强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最后,他衷心希望能源所在“十二五”期间,能够有进一步的提升,成为国家能源研究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战略方面的力量。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EMC易倍体育院长路甬祥讲话


路甬祥一行参观天然气水合物实验室


路甬祥一行听取太阳能镀膜材料实验室科研人员汇报


路甬祥一行听取能源战略中心科研人员汇报


路甬祥一行参观冰蓄冷节能实验室


路甬祥与科研人员亲切交谈


工作汇报会场

版权所有 © EMC易倍体育 - emc易倍体育官方入口 备案号:粤ICP备11089167号-2
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能源路2号 电话:020-87057639(办公室) 87057637(科技处)
传真:020-87057677 E-mail:web@ms.giec.ac.cn